宇宙四种归宿中最恐怖的一种死法--时空大撕裂是咋样的?

科学作者 / 姓名 / 2025-08-05 11:17
"
100年前,人类的主流宇宙观还是静态宇宙,就是宇宙是永恒的不变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问世,

100年前,人类的主流宇宙观还是静态宇宙,就是宇宙是永恒的不变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问世,让这个统治人们千年的观念受到了致命冲击,最后被终结进了历史资料库。

现在,一个崭新的宇宙观渐渐成为了科学界的主流认识,这个观念就是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而膨胀反推出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小的奇点,由这个奇点爆炸诞生,这样宇宙就变成了有始有终有大有小了。

经过各种科学方法验证和评估,大爆炸宇宙模型已经成为科学界共识的标准宇宙模型。这个理论认为大爆炸起始于138.2亿年前,经历了暴涨和至暗时期,现在仍然在膨胀,经过测算可观测宇宙达到直径930亿光年。

由于宇宙有两个视界,因此宇宙还有两个不可观测范围。

一个是宇宙大爆炸初期到38万年之前,宇宙是一锅极端浓密的能量汤,光子无法出世,所以是至暗时期。这段时期由于没有光的溢出,所以人类无法观测。

还有一个是在遥远的可观测宇宙边缘,宇宙膨胀大大超过光速,那里的星光就永远也无法传导到我们的视野,因此无法知道这个视界外的宇宙到底有多大。

这样,两个不可观测宇宙到底有多大,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但不知道并不能说明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如果大爆炸宇宙模型是正确的,这个宇宙就是有限的,有始有终的。

很多证据证明了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正确性,100年来,所有观测均符合大爆炸模型预期,至今没有一例反证可以否定这个理论。

这些证据包括100年来观测到的哈勃红移、宇宙元素丰度、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即微波背景辐射、星系生成及其运行机制、引力波、黑洞、引力透镜等,这些证据无一不是指向宇宙由一个极小的奇点爆炸产生,而且所有证据都证明了大爆炸宇宙论模型对宇宙历史过程的描述。

但还是有不少人对大爆炸理论质疑,甚至有不少反对贬损之声,后者主要一些非专业人士,但他们只会用民科思维推断,拿不出任何证据或者数理逻辑理论。

因此,大爆炸宇宙论至今只能毫无悬念的成为主流科学标准理论。

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这个宇宙是有始有终的,那么它可能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呢?也就是怎么个死法呢?

科学界对我们现在这个宇宙终结的猜想很多,但归纳起来,过去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三种。

一是热寂说。

这个说法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这个定律认为,宇宙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由有序向无序不断变化,当熵达到最大值时,宇宙中的所有有效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所有的物质达到热平衡,这样宇宙中就再也没有维持运动或生命的能量存在了,宇宙只有死去。

二是冷寂说。

这个说法是基于宇宙能量是有限的,未来宇宙所有恒星上的热核反应都将逐渐停止,只留下各种各样的宇宙?熔渣?,如黑矮星、中子星、黑洞等。随着宇宙辐射温度不断下降,最终无限趋于绝对零度,宇宙所有物质活动都停止,宇宙消亡。

三是大坍缩说。

这个说法是基于宇宙膨胀是有限度的,当宇宙膨胀到一个临界点后,引力将最终战胜暗能量,导致宇宙收缩,随着收缩的加快,到了宇宙史瓦西半径以内,形成无限塌缩之势,宇宙回到奇点,等待下一次爆炸诞生的机会,新的宇宙又会诞生,一切都将重来。

这种说法认为宇宙就是在这样膨胀和收缩的交替中循环往复的。

近年来,宇宙归宿兴起了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宇宙大撕裂说。这个说法越来越引起宇宙学家们的重视。

这种说法是宇宙膨胀的速度在暗能量的催动下越来越快,最终宇宙承受不了这种速度,时空将会被大撕裂,大到恒星,小到原子、夸克都将被撕裂,宇宙消亡。

提出这项理论的美国新罕布什尔达特茅斯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卡德威尔认为,宇宙会不会大撕裂,关键是暗能量压强和暗能量之比的?值,当?<1时,大撕裂就不可避免。

这个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是状态方程参数,H0是哈勃常数,?m是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密度的现值。

这些宇宙归宿说法各自都有一整套理论体系,但都不完美,尤其是热寂说已经基本被科学界主流否定,得到最多支持的是膨胀收缩循环说和大撕裂说。

至于宇宙寿命,也是根据不同的归宿估算的,热寂和冷寂说宇宙寿命最长,因为这两个说法是根据宇宙天体寿命来推算的,这其中黑洞蒸发的时间来最长,可以达到10^1000年以上。

也就是1后面拖了1000个零,是多少亿年呢,各位掰着指头自己算吧。

而膨胀收缩说则需要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可能在1000亿年左右。

大撕裂说宇宙寿命最短,大撕裂将会在未来220亿年之后发生。而中国的一项研究认为,宇宙从现在到大撕裂经历的时间下限只有167亿年,上限则为1035亿年。

当大撕裂的宇宙末日来临前2个月,地球被迫挣脱太阳引力,漂流到太空;末日前28分钟,太阳毁灭;末日前16分钟,地球破碎消失。

这种景象是十分恐怖的,可惜人类是没有这个福分能够看到的,因为在这之前,人类以及一切生命早就消亡了。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感谢大家对《宇宙中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专栏的关注和支持,敬请期待下一节。

原创版权,未经许可的任何转载与内容引用,均视为侵权抄袭,将受到法律责任追究。

如果可能,人类将会是如何穿越时空的?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昼夜交替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 综述,相关信息,地球自转形成,相关解释, 综述 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黎明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 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现,取决于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说:地球饶著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这就是一个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提出日心说后300年,一名叫傅科(Foucault,Jean-Bernard-Lon1819~1868)的科学家发现了摆的运动规律,给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关信息 世界各地的时间 彼此不同,也就是地方时不同。 有的地方是白昼, 有的地方是黑夜。我们这里是早上8点 在我们东面的日本9点 在我们西面的莫斯科是凌晨3点。法国是1点,英国是0点。 越向东时间来的越早世界分24个时区,我们在东8区。 地球自转形成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昼夜交替,这是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转导致的。如果太阳和地球都是带电体的话,太阳在旋转的时候,会受到宇宙中心的影响,产生一个很强的旋转电流,这个电流就会产生一个旋转的电磁场。这时的地球也会跟着产生一个感生电磁场,来阻碍太阳电磁场的旋转,这个感生电磁场就推动了地球的旋转,形成地球的自转。 打个简单的比方,花样滑冰运动员双臂伸直时旋转就会变慢,这就是因为旋转体的半径增加了,而角动量守恒,其线速度就必然减小;相反,如果双臂收拢,旋转速度就加快了。正是因为遵循着“角动量守恒”这个奇妙的定律,如今其他行星和各种天体,无一不是自转的。直到哥白尼提出,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同时,自身则绕地轴自转,人们才理解了昼夜交替的原理。 地球自转的时空变化 相关解释 你或许会问:在转椅上旋转的人,最终会因为转动轴的摩擦力而停下来,那地球的自转会不会也在逐渐放慢呢?没错,地球的自转速度也是在不断变化著的,不过远比转椅停下来的原因要复杂。 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会稍稍“拖”住地球,使得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而地球内部的重物质下沉,可以使地球自转变快。另外,小行星、流星体的撞击,也可以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减慢还,与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其反作用力让地球自转直接变慢,根据动量守恒的原理,这种因素应该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转变慢的最主要原因了。

根据著名科学家霍金的说法,人类穿越时空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

穿越时空的条件有哪一些呢?

穿越时空的前提是。世界是由多个平行空间所形成的。在每个平行空间,都存在着相同的人或事都在同一个时间轴上。人类穿越时空不是倒流了时间,而是在几个不同的平行空间中交替行走。

举个例子,简单的说就是,假如世界上现在此刻就有两个平行空间,一个平行空间是21世纪,另一个平行空间是明朝时期。这两个空间是互相独立的,没有干扰的。我们穿越时空不是时光倒流,而是从21世纪跳转到明朝平行空间。

在每个平行空间中连接它们的是一种物质,叫虫洞。在将来,如果人们移动的速度能超过光速,就很有可能穿越虫洞,从一个平行空间进入另一个平行空间,从而达到穿越时空的目的。

当然这种穿越只是一种设想,在爱因斯坦的假设中,人类还不能发生达到光速的情况。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