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饮食
汉族以米、面为主。一般来说,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喜食蔬菜、豆类、肉、鱼及蛋类,非常注重烹调技术。
二,居住
汉族聚居地区普遍采用院落式住宅。
三,生日
过生日不是群众中普遍的习惯,一般是城市比农村多,儿童比青年多,老年人比中年人多。生日那天不举行任何仪式,大多吃表示长寿之意的面条,谓之“寿面”;在城市,也有用西式蛋糕的。
四,婚姻
结婚,只要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并取得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的结婚证,即在法律上确定了夫妻关系。
因此,婚礼并非结婚必须履行的法律手续,而只是亲朋好友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的一种方式。新婚夫妇要向自己的同事、朋友赠送“喜糖”,同事和朋友也会向新婚夫妇赠送一些礼物。
五,逝世
葬礼也很简单,一般只向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在城市以火葬为主,在农村以土葬为主。表示丧事的传统颜色是白色,现今则用佩戴黑纱表示。
1、重阳节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古人在重阳节前后几天制作的松糕称作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2、重阳节饮菊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3、重阳节吃糍耙
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
4、清明节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5、清明时节吃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人民网-清明节各地区的饮食习俗
人民网-重阳节饮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