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披露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像290多次、首次获得H-α谱线

游戏作者 / 姓名 / 2025-09-07 04:03
"
网上有关“官方披露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像290多次、首次获得H-α谱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官方披露中国第一颗太

网上有关“官方披露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像290多次、首次获得H-α谱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官方披露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像290多次、首次获得H-α谱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月28日,《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正式发布,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的主要进展、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共约12500字。

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还披露了“羲和号”太阳观测卫星的初步成果,将在今年择机正式公布。

“羲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2021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探日时代。

卫星重量508公斤,设计寿命3年,运行于517公里高度、倾角98度的太阳同步轨道,经过地球的南北极,能够24小时连续的对太阳进行观测。

据介绍,

“羲和号”卫星经过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实验,已经完成卫星平台技术验证40多次,对太阳进行探测成像290多次

,卫星平台及有关载荷工作稳定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将继续执行相关的科学实验任务。

目前,“羲和号”卫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包括

在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了太阳H-α谱线,全日面的H-α波段的光谱图像

,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

通过卫星在轨进行探测,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和成像,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得太阳暴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而建立起太阳暴发从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积累、释放、传输的完整物理模型,对研究太阳暴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理提供关键数据,有望获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

此外,

“羲和号”还在轨验证了新型高精度卫星平台的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技术

,与传统的同等惯量卫星平台相比,指向精度和稳定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

赵坚表示,“羲和号”登天探日,是继“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视”探测之后,在一年内对太阳系中的地球、行星以及太阳的探测实现全覆盖,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

我国还准备了“夸父”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计划明年发射,也是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约700公里。

关于我国未来的探日计划,赵坚透露科学家们正在开展相关的论证研究,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太阳构造,确定太阳活动特征,掌握其机理和活动规律,更好地预报空间天气,造福人类。

关于“官方披露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像290多次、首次获得H-α谱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